96级国务学院本硕邱吉青:选我所爱,爱我所选-凯发k8国际唯一
2023-10-18|
校友走访
96级国务学院本硕邱吉青:选我所爱,爱我所选
邱吉青: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1996级本科生,2000级硕士生。2003 年硕士毕业后入职上海交通大学,从事教学和行政“双肩挑”工作。目前,邱吉青校友是上海交通大学法学博士、妇女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,专业领域为女性成长和家庭教育。此外,她还兼任上海市妇女学学会理事,上海家庭教育讲师团成员,上海家长学校特聘专家,是《中国妇女报》、上海人民广播电台、浙江广电集团等国内多家媒体的资深评论员。时针拨回到1996年,高中学业表现优异的邱吉青学姐,在高考前成功获得了复旦大学给浙江省宁波市鄞州中学的推优名额。无论是名校效应、学科优势还是“狮城舌战”在当时中学生心目中留下的深刻影响,复旦都是邱学姐心目当中的最优选。谈及专业选择,学姐则表示是“命运选择了我”。当时每一所大学可以填三个专业志愿,在高考估分后,邱吉青学姐填写了中文系、世界经济系和国际政治系作为自己的第一、二、三志愿。对文学有强烈兴趣,一心期盼进入中文系就读的她,拿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,被复旦录取的狂喜之情和进入第三志愿的些许沮丧感夹杂。但她懵懵懂懂地感觉,学校的重要性应该胜过专业,因为优质的大学能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全面熏陶。大学期间,她除了把国政系专业课学好之外,利用空闲时间旁听了非常多文史哲的课程,延续了自己中学时代的兴趣。复旦校园深厚的人文积淀,成为求学期间对学姐人生影响最大的地方。谈到当时学校文史哲领域的大师们,学姐两眼放光,难掩兴奋之情,即使部分学者已经离世,其人格魅力却依然熠熠生辉。学姐列举了外文学院的陆谷孙老师,哲学学院的俞吾金老师、王德峰老师、吴晓明老师、张汝伦老师、王雷泉老师,中文系的陈思和老师、骆玉明老师,历史系朱维铮老师、姜义华老师、姚大力老师,历史地理研究所的葛剑雄老师,经济学院的华民老师、石磊老师……这些学者都是学姐记录讲座信息的小本子上的“常客”,丰富多彩的校园讲座满足了学姐求知的渴望,也成为她心中最为幸福的校园经历。如果说进入复旦学习是邱吉青学姐的“高光”时刻,那么大一入学教育周发生的一个意外则成为学姐“至暗时刻”的开端:她在班级举办的排球比赛中由于没有做好热身运动而扭伤了膝盖,当时没有充分重视及时治疗,后被诊断为副韧带撕裂、半月板严重挫伤,学姐一瘸一拐地开始了在复旦园的求学之路,错失了整整一年与同学们一起参加体育课和早锻炼的机会。久治不愈的膝伤带来了情绪的低落,加上与同宿舍个别室友关系紧张,大二上学期,学姐被确诊患上中度抑郁症,严重影响了学业,不得不回家治疗、休养了好几个月,换一个环境去应对心理上的这场重感冒。尽管大一大二的复旦求学之旅磕磕绊绊、诸多不如意,但学姐在家人朋友的帮助下,慢慢走出了灰暗的日子,大三时她又“满血复活”,在学习上奋起直追,大四时顺利拿到直研名额。如今回头再看自己走过来的路,学姐感慨良多:你很难预判人生的下一刻要遭遇什么,无论高光还是至暗,你都得直面它,改变能改变的,接受不能改变的。最近这些年,学姐去给迷茫的青少年做心理调适和学涯规划辅导,给焦虑的家长开家庭教育讲座的时候,大学期间这段经历让她能现身说法,让听课的学生重视面对自己真实的心理状况,不讳疾忌医,也不把心理疾病妖魔化。复旦学者们的学识与涵养不仅启蒙了学姐,其师者风范与人格魅力更是在学姐心底埋下了投身教育的种子。当然,仅凭一腔热情还不足以成为一名好老师,研究生导师为学姐提供了许多实践机会,包括推荐她去夜大学、自学考试等班级任教,担任研究生助教等。对教育行业的热爱加上教学能力的储备,打开了学姐从教生涯的大门。尽管研究生毕业时拿到了专业对口的政府机关、企业的多个offer,学姐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到上海交通大学当一名普通教师。在近20年的从教经历中,对于讲台发自内心的热爱以及基于热爱而对自己教学上更高的要求,是学姐能做好这份工作最重要的基础。多年来,她都会根据课程对象精心设计教学内容,同样一门课程在不同的班级上,她从不用一样的课件,而是进行有针对性地讲授。同时,她不断更新迭代自己的知识结构与教学能力。十多年前,学姐便开始尝试e-learning教学,主动拥抱混合式教学新形式,这也让她迅速适应疫情时期的网课教学。除了上好学历课程,近年来学姐有越来越多非学历课程的教学任务,由于学员都是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各行各业精英,对老师综合能力的要求更高,但由于学姐一直保持严格的自我要求,不断输入新知识、掌握新能力,拥抱新变化,所以她每一次都能信心满满地走上讲台。相对于职称、职务、荣誉、头衔等外部功利性的评价体系,学姐更希望通过自己的点滴努力,成为学生心目中能够真正启迪思维、提升认知、促进成长的好老师。学姐坦言,无论过去、现在还是将来,教师一直是她心目当中最好的职业之一,很庆幸当年“不务正业”选择做了一名老师。她认为,能站在讲台上酣畅淋漓地传道受业解惑,能让不同类型学员认可和受益,是教师这份职业最大的价值感。从学生时代到职场生涯,学姐始终把阅读与写作当做人生最大的乐趣。大学时期基本做到每周精读泛读各一本书,工作后仍能坚持每月精读两本书,一本专业类,另一本文学类。“用输出倒逼输入”,她利用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号等新媒体方式,将自己的学术心得和实践体会分享给大众;她担任浙江广电集团的特约评论员,每周一次点评热点社会新闻;她手写育儿日记上千篇,记录孩子成长和家庭生活的美好瞬间……谈及好习惯,学姐特别强调了四大思维习惯给自己人生带来的无穷益处。第一,“闭环思维”让她凡事都有回复,做事尽心尽力且不留尾巴,不给别人添麻烦,也不盲目答应自己做不到的事。第二,“灰度思维”让她遇事不作非黑即白的判断,在不确定的时代与环境中追求自己可控的确定性。第三,“开放性思维”让她始终保持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和自我迭代的好胜心,不给自己设限,探索人生更多的可能性。第四,“批判性思维”让她在纷繁复杂的信息时代保持“大胆怀疑、小心求证”,对信息的处理上做到“去粗取精、去伪存真”,不人云亦云,不盲目从众。学姐强调,坚持阅读、写作、思考、精进,能让自己始终保持一份清醒,做“自由之思想、独立之精神”的个体,这也是复旦园赐予复旦人的独特精神气质。聊及工作与家庭的平衡,作为女性主义研究者,师姐认为真正的命题,不是一个女性如何在工作和家庭之间找平衡,而是一对夫妻如何在家庭分工中找平衡。作为女性主义实践者,学姐从结婚伊始就与先生明确了家庭分工:两人都在做好职场人的同时扮演好家庭角色,共同赚钱养家,共同分工做家务和带娃。点开学姐的朋友圈,自己买菜先生做饭,与先生一起快乐带娃,孩子从小参与洗衣做饭……一帧帧画面中的家庭幸福感溢出屏幕。学姐认为幸福家庭的营造是夫妻双方共同努力的过程,“母职惩罚”和“父职缺失”是当代家庭之痛,这也是她近年来不遗余力开展家庭教育辅导的初衷。学姐也谈到,在恋爱阶段除了日常相处与感情培养外,对婚姻中的现实问题也可以提前协商谋划,做到“有预则立”。问及对学弟学妹们生涯规划方面的建议,学姐认为,在生涯规划之前,同学们先要做好学涯规划。从高中进入大学后,学习模式和生活模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因此学校、学院、班级各层面可以利用相关课程或者讲座等形式,对大学新生进行学涯规划指导。大学毕业后,是继续读研,还是出国留学,抑或进行创业,不同的道路都要提前做好相应准备。学姐建议,可以利用复旦大学丰富的校友资源,探索建立更有针对性的校友导师制,让各行各业有所建树的校友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个性化辅导,满足学生多层次的生涯发展需要。在采访的最后,邱吉青学姐为学弟学妹们分享了在复旦求学期间两位老师的教导。一句是学姐1996年入学时辅导员马磊老师所言:“同学们要学会从小世界的大人物,转变成大世界的小人物。”师姐认为,无论是从家乡的高中考到复旦,还是从复旦毕业进入社会,都是从小世界的大人物变成大世界的小人物的过程,都需要做好心态的调整。另一句是时任国务学院院长在2003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上所说的:“从复旦毕业后,你们不一定都要成为做学问的人,但一定要成为有学问的人。”复旦校园生活给予同学们的丰富滋养,支撑每一位复旦人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,成为有学识、有见识、有胆识的人。最后,学姐给出了自己的寄语,即“我的青春我做主,我的选择我负责”。珍惜大学时光,如饥似渴地阅读,不计功利地实践,有机会的话,谈一场纯粹的校园恋爱。学姐希望同学们能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,按照自己的意愿,为自己的人生做出选择,并有勇气和能力为自己的选择负责。学姐说,我们必须承认一个有点残酷的事实:无论如何努力,世界上绝大多数人,终其一生只能是个平凡的普通人。但平凡的普通人,终其一生坚持做好一件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情,就是不普通的人生。正如学姐所言,一个文明的社会,是由一个个平凡的文明人和一个个平凡的文明家庭组成。对自己的人生负责,就是对他人、对家庭、对国家和社会负责。